2021年“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进社区”活动第二阶段在昌举行
2021-12-16 08:54 来源: 掌上凉山
举报

12月15日,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、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、西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2021年“助力乡村振兴 非遗进社区”活动在西昌举行。

“这些彝族服饰真是太漂亮了。”在位于西昌市尤家屯安置小区的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内,来自西昌市四合乡及海南街道办事处的几十名“绣娘”正在一针一线地绣制着彝绣,不一会儿,一个个彝族服饰的纹样就被绣了出来,引得现场群众不断驻足观看、拍照、连连称赞。

在舞台的两侧,还分别设有非遗美食品鉴区域,以及非遗产品展销区域。非遗美食品鉴区域,只见桌子上摆放着彝家荞饼、腊肉、香肠、凉拌小猪肉等美食,吸引了一大批群众前来品鉴,大家对美食均是赞不绝口。在非遗产品展销售区域,每一样独特、精致的产品都展示和体现着彝族漆器髹饰技艺、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。其中,最为火爆的当属彝族银饰,市民们对精美实用的首饰爱不释手,一边试戴一边购买。

活动现场,还有西昌邛都洞经古乐谈演、舞蹈、月琴弹奏,彝族服饰走秀等精彩的非遗项目展演,令在场观众大饱眼福耳福。此外,非遗主题摄影图文作品展览也同时进行着。各类内容丰富的活动一一展开,宣传展示着近年来我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。
据了解,2021年“助力乡村振兴 非遗进社区”活动自今年11月初开始,第一阶段已经分别依次在金阳、昭觉的多个社区开展。第二阶段在西昌开展的活动自12月15日持续至17日,为期3天。活动的开展旨在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、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颁布实施十周年、《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颁布实施十一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,以“人民的非遗·人民共享”为主题,推动非遗文化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,倡导非遗文化融入生活、服务人民、服务社会。

此次第二阶段的活动营造了保护非遗文化的良好氛围,让广大群众共同走近、参与和关注非遗文化,提高了大家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,也为非遗文化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。

“会理绿陶”非遗传承人王继兰说:“2009年,会理绿釉陶瓷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会理陶瓷烧制始于唐宋,鼎盛于元明,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,我是第五代传承人,我们这次带来参展的器皿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对技术进行了一些创新。此次活动让更多人融入到非遗文化中来,了解非遗文化的珍贵性,非常好。接下来,我们打算申报国家级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,在传承之路上不断创新,把手工艺做到极致。”

“我刚要回家就被这个活动吸引过了,拍了很多的照片,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传统文化,有吃的有看的,大家都很积极、热情。”市民曲木子撒说道。

市民黄晓琼说:“其实非遗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,与生活息息相关,我作为年轻人更应该弘扬和保护这些文化。”

新闻延读:一直以来,凉山州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,全州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20项、省级非遗名录111项、州级非遗名录284项,有12名国家级、113名省级、421名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、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2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下一步,我州非遗保护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把旅游业作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,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。

记者:高姝 江铜 实习:栗泽川
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